虹显-工业液晶屏显示方案专家

全国销售服务热线

13386866666

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新闻>>正文

中小尺寸TV面板价格趋稳 LCD产业已难再现强周期

类别:行业新闻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06-23 浏览人次:750

在经历长达一年的涨势之后,液晶面板价格可能在今年三、四季度迎来转折点。

近日,多家市场调研机构预测,6月份中小尺寸TV面板的价格将与5月份持平,大尺寸TV面板价格继续上涨,但涨幅将会收窄,预计在第三季度,或最迟第四季度趋于平稳。

伴随着面板价格趋稳,市场开始担忧,液晶面板行业是否会再次进入下行周期。

事实上,目前的市场环境已大不相同。过去一段时间,在液晶面板行业,随着韩厂退出,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建立起“双龙头格局”,价格波动再难撼动整体市场竞争格局,过去那种“强周期”已再难出现。

供需对位将成为新常态

要看清这一轮价格变动背后的深意,不妨先回顾上一轮面板周期。

2015年,液晶面板价格在经历一整年的下跌后,平价的大尺寸高清电视开始普及,市场需求的增加推动面板价格在随后的一年里持续走高。2017年,中国大陆的几条高世代线的产能开始释放,市场上供大于求,面板价格进入长达两年的下行周期。

这样的周期性变动也是面板行业长久以来不得不面对的困扰:每当有新的进入者扩产放量,市场供大于求,面板价格即随之下跌;价格下跌后,液晶显示产品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又会导致供不应求,价格再度上涨。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周期性形成的前提条件是:行业追赶者的无序扩产。

过去,韩厂在LCD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大陆面板厂商作为追赶者,通过高世代线战法逐步挤压韩厂的生存空间。由于面板产线的建设周期基本是恒定的,资本集中注入让产能集中释放成为常态,供需关系也因此在大部分时间里处于错配的状态。

如今,韩厂已经决定退出LCD产业,中国大陆面板厂商无须再为追赶而大举扩增产能。尽管三星显示还保留了部分LCD产能,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此举主要是为了保障影像显示事业部的供应链安全,而且保留的产能也不足以对LCD市场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另一方面,液晶面板越来越高的准入门槛让许多国家和地区望而却步,全球其他地区新增产能的可能性也非常低。前不久,印度披露了投资200亿美元兴建LCD产线的计划,但除去资本外,技术、人才、产业链、配套基础设施等发展显示面板产业的相关要素却都是印度尚不具备的。

目前,业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在未来的5-10年里,LCD仍将是主流显示技术。换言之,LCD技术寿命结束前,中国大陆面板厂商仍将在这一领域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而随着京东方和TCL华星建立起“双龙头格局”,行业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改变。现在,行业领先者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自身产能和产品结构,且由于高世代线具有效率优势,产能将单方面地向头部厂商集中,供给端的扩产也会得到有效控制。

除此之外,随着京东方和TCL华星的大尺寸LCD面板产能在全球产能份额已经高达50%,以这两家公司为代表的中国面板厂商的话语权得到进一步提高,过去TV面板恶性价格竞争的局面将得到有效改善,行业竞争态势也有望更加良性。

长周期下的普适逻辑

过去,显示面板被认为是一个周期性特征显著的行业。

但参考公开数据,在过去的15年里,电视面板需求变化的波动幅度始终只有4%左右。本质上,液晶面板仍然是耐消品,其需求也一直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

在需求总体稳定的情况下,过去面板价格的大涨大落基本是产能集中释放或集中退出的结果。现如今,一方面行业内双龙头格局成型,市场的总供给能够得到良好的动态调控,另一方面,终端市场的需求也因TV产品的大尺寸化趋势稳定增长。

国海证券预测,2021年全球TV销量可能会下滑4.1%,但TV面板尺寸的增长将至少带来约630万平方米的TFT—LCD面板需求增量,同比增长4.24%。

迪显资讯总经理崔吉龙认为,2022-2023年的全球面板市场将维持动态平衡。

尽管未来一段时间,头部厂商仍会逐步释放产能,但电视产品的大尺寸化趋势和新兴显示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将有望消耗掉这部分新增产能。

在大尺寸TV方面,头部厂商与其他厂商在供应结构的分化上已经十分明显。以TCL华星为例,截至今年第一季度,55吋产品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一,65吋和75吋产品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二。而面板双雄外的其他厂商,55吋以上的产品比重都在10%以下。

虽然8.5代线最经济的切割方式是生产32吋产品,但大尺寸TV面板的技术附加值显然更高,价格上浮的空间也更大。

另外,创新显示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加速,也将进一步消耗新增产能。以交互式白板(IFPD)为例,在这一领域中,TCL华星出货量全球第一,而1/3以上的IFPD都是86吋LCD面板,对产能的消耗十分明显。

据迪显资讯测算,2021到2023年,仅IFPD、广告机和拼接屏的增量所消耗的面板面积,就约等于一座满产8.5代线的全部产能。

可见,在市场总需求增量稳定,总供给增量可控,且扩张产能能够被充分消化的情况下,面板产业形成强周期的条件已经很难形成。虽然大尺寸TV面板价格可能在今年第三、四季度迎来转折,但大幅回落的场景已难再现。

崔吉龙认为,未来面板价格整体跌幅可能在10-20%左右,小尺寸的下降幅度可能略大,但在基本的供需关系之外,价格变动幅度也受到市场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呈现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