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显-工业液晶屏显示方案专家

全国销售服务热线

13386866666

当前位置: 首页>>技术方案>>正文

之江实验室能源数字化管控平台之计量系统

类别:技术方案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06-22 浏览人次:750

1.1.  项目概述

1.1.1.建设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3060”碳排放国家战略目标: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力争达到峰值,2060年前努力争取实现碳中和。浙江省省委书记袁家军为全球数字变革写下“浙江方案”:2025年底,基本建成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和建成全球数字变革高地。浙江全国率先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2025年抢占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

碳中和成为国家战略之首,数字化成为经济建设核心。

1.1.2.建设原则

(1)实用性和可靠性原则

监与管相结合,有效地实现节能降耗;基于互联网技术,性能稳定,软件界面友好、直观,具有可视化操作的特性,易于管理和维护。

(2)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原则

系统具有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和数据交换的能力,能满足集控中心系统的扩充要求,包括:硬件设备的升级、软件功能扩展、系统容量的扩充等;可与已建成的相关系统进行功能对接或数据交换,可扩展挂接多种技术节能专项系统。

(3)安全性原则

包括访问安全和数据安全,除了提供双网、主要服务器双机热备用、故障自动恢复、磁盘阵列、硬件防火墙外,还需对重要的服务器进程进行一级守护,对数据库、WEB系统的访问提供不同级别的权限管理,保证了监控系统实时、安全、可靠的运行。数据安全控制包括,数据加密技术,保证数据安全,数据传输采用安全可靠的机密手段,保证传输安全。

   (4)先进性原则

硬件设备选用性价比高,具有高可靠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技术方法上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理论,设计使用、可靠、具有先进水平的分析模型和应用模型。

1.1.3.建设意义

 通过建设统一的碳中和能源数字化管控平台,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号召。碳中和能源数字化管控平台,首先实现对之江实验室(水、电、气、热)等能源利用的实时监控、自动采集、联网预警、快速联动、设备集中管理以及事件统计分析、生产指挥等功能,建成集能源过程监控、能源调度、能源管理为一体的能源一体化管控平台。

通过碳中和能源数字化管控平台的建设,确保能源调度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实现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通过碳中和能源数字化管控平台的建设,打造绿色智慧之江实验室,助力浙江能源数字化改革,赋能碳中和能源数字化,使之江实验室最终实现碳中和迈出关键一步。

1.2.  系统架构

系统总体框架遵循实验室能源集中控制的架构设计,以数据为核心,以节能降耗为驱动,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AI应用等为手段,通过对业务系统的梳理和核心数据深入分析,形成契合业务应用需求的系统总体架构。   

1)设施层:主要指保障上层系正常运行的之江能源云及硬件安全设备、运行于硬件上的基础系统和传输网络等。包括前端IOT设备(电表、水表、光伏)、自动化控制设备、网格集采设备、视频监控设备、传输网络(Zigbee、Wifi、RJ485、4G/5G)等。

2)支撑层:支撑层负责为应用系统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并将这些服务能力依据不同功能划分,以松散耦合的形式组织成各类基础服务。这些基础服务在SOA的总体架构内互相提供服务和数据,构成了上层应用系统所需要的底层应用支撑。

3)核心数据层:提供基础支撑系统的数据交互共享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共享,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归集管理,并在受控的前提下提供共享服务。包含建立基础的能源信息库、能耗数据库、节能数据库、能效标准库等。接口设计松耦合、模块化、可配置,实现系统的功能模块“积木化”,为功能模块可插拔、可替换做准备。

4)应用层:包含用于支持不同权限管理者和用户的碳排放能源计量系统、碳中和节能分析系统、碳中和节能控制系统、碳中和数据驾驶舱等应用。

5)终端接入层:为平台各类用户提供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终端展现界面,可视化的数据界面,业务数据的自动化录入,各种应用的服务、功能及信息被集成在终端接入层。主要包括电脑、智能手机、智能手持机、大屏幕、前端智能终端设备。

6)保障体系:用于保障所有接入平台的IOT设备、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

1.3.  系统对接

1.3.1.对接方式

系统支持多种对接方法,如Webservice、API、MQTT、HTTP、OPC、文件等多种数据接口和传输协议。之江实验室碳中和能源数字化管控平台获取“设备层”状态数据和控制通道,实现对设备的监控和控制。建议的对接方式有以下三种:

(1)通过与现有的“之江实验室数据中台”对接,实现“设备层”数据的对接。数据中台只需要根据碳中和能源管控平台的要求封装接口即可。

(2)通过与现有的“之江实验室物联网平台(IOT)”对接,实现设备层数据的对接。“IOT平台”只需要根据碳中和能源管控平台的要求开发接口,或者碳中和能源管控平台根据IOT平台现有的接口规范,实现接口对接。

(3)对现在未统一纳入平台管理的设施层设备,由碳中和能源数字化管控平台实现设备对接,对于不具备对接的设备,可以通过文件的方式定期导入设备运行数据,从而实现数据采集。 

 

1.3.2.对接系统

序号

系统

功能模块

功能项及说明

目前状态

备注

1

电力运维系统

变电站

状态

变电站状态包括概况、运行状态、当日事件记录当日逐时用电曲线、用电概况。

已建设

有数据

接口

对接

电力监测

展示变压器运行状态、电力运行报表、功率因数报表等

电能质量

展示当前电流、电压谐波畸变率、三相不平衡等数据

用电分析

用电分析包括用能报表、同比分析、环比分析、电能集抄、计量及线路损耗。

事件记录

事件记录方便运维人员查看分析越限告警、故障告警、短信志、平台运行日志等记录。

运行环境

运行环境包括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环境温湿度、设备通讯状态、网关通信状态、视频监控、视频设备状态等。

运维管理

任务管理、巡检记录、缺陷记录、任务发布、派单等

2

风光储充

光伏场站管理

记录接入光伏场站数据,包括装机容量、设备数量等

已建设

未采集

设备

对接

收益分析

记录每个场站日月年累计发电量和收益

逆变器监测

显示逆变器发电功率曲线、发电量、并网监测

储能监测

监测储能系统充放电情况以及充放电策略管理

3

供水管理


水表监测,水质监测、漏水报警

已建设

未采集

设备

对接

4

电能管理

设备信息


已建设

有数据

接口

对接

电能质量监测


5

智慧安全用电

实时监测

实时显示监测点位漏电电流、线缆温度、过载等信息

未建设

待建设

隐患管理

隐患巡查、隐患处理和隐患记录等管理项,为用户管理隐患和查询提供方便

运维管理

巡检计划、巡检记录

分析报告

根据用户指定的周期、项目、时段等筛选生成报告摘要、统计清单、设备体检摘要、报警原因分析

6

智慧消防

综合展示

展示项目概况、设备状态、探测器分类、设备报警信息、报警分类、报警数量、设备台账统计等,其中百度地图可以选配成3D建筑模型。

已建设未采集

接口对接

电气火灾

监测电气火灾主机、故障电弧探测器、灭弧式保护器探测器和无线测温探测器的运行参数,实时监视廊道内风机、排水泵、消防泵、照明等辅助设备设施供电电缆剩余电流、线缆温度等,发生异常及时预警。

消防水系统

监视消防水池水位、管网压力、压力开关、流量开关、消防泵、稳压增压泵等运行状态

消防设备电源系统

持续监测消防水泵、喷淋泵、防火门、应急照明等消防设备主、备用电源工作状态,发生异常及时发出报警,确保消防设备供电正常

防火门系统

实时监控火灾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救援通道等防火门的开、闭状态

气感系统

通过高灵敏的无线烟感报警装置,实现对烟雾、有害气体、及气体灭火信息等实时监控

视频监控系统

收到感应端各子系统报警信息后,可调出报警位置关联的监控摄像头图像,查看报警现场视频辅助进行火情确认

消防设备管理系统

所有消防设备和资产纳入管理,对一些消防栓、灭火器、喷淋和消防大队地址等着重标注,日常的巡检和维护都需要纳入计划,在紧急情况下,会联动GIS调度子系统进行调度

隐患管理

对消防隐患进行登记、派发,消防隐患处理、跟踪,消防隐患统计分析

运维管理

支持设备日常巡检计划、派工、消缺、报修、派工等设备运维管理,方便运行管理人员的制定巡检计划、派工,巡检人员执行巡检、完成工单、巡检发现问题消缺,进行故障报修、跟进维修进度,满足日常巡检、设备维修保养需要。

7

电瓶车充电桩

概览

显示充电站的位置及在线情况,统计充电站的充电数据

已建设未采集

设备对接

充电站监控

统计当前充电站各充电桩回路的数据;通过卡片的形式展现充电桩的数据

充电桩监控

显示充电桩充电数据;显示各回路的充电状态;可以对充电中的回路进行手动终止;显示订单信息、故障信息

交易管理

显示所有订单数据,并且可以手动新增订单,对桩进行下发充电操作,可以投币、刷卡、扫码充电

故障记录

故障记录中记录了登录用户相关联的所有故障信息

8

智能照明系统

场景控制

预设工作模式、会议模式、全开、全关模式等

已建设有数据

接口对接

时间控制

按照预设的开关时间进行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

根据光照度、红外感应自动控制灯具

关联控制

可根据外部条件进行联动控制,如消防强启等

9

建筑能耗分析

平台概况

用户总览本日本月、上日上月电能消耗,能耗折标、及碳排放等数据

已建设有数据

接口对接

建筑用能

统计分析各个建筑用能,对建筑用能从概况,用能统计,复费率报表,同比分析,能源流向图等方面进行分析

支路用能

用能同比、环比分析及用能追溯

夜间能耗

以表格、曲线、饼图等形式对选择支路分类能源在指定时段工作时间与非工作时间用能统计对比

分类用能

统计电、水、气等各种能源消耗及报表

分项用能

按日、月、年以报表的形式对建筑统计动力、空调、照明灯等分项用能

部门用能

采用棒图、累积图、饼图按日、过去31天统计按部门对某分类用能进行能同比分析、趋势分析

区域用能

采用棒图、累积图、饼图按日、过去31天统计按区域对某分类用能进行能同比分析、趋势分析

重点用能设备监测

对重点用能设备进行监测,分析用能曲线、运行状态

设备台账

对主要设备建立台账,可录入维护维保信息

 

1.4.  建设内容

    此次碳综合能源管控平台建设项目包含碳排放能源计量系统、碳中和节能分析系统、碳中和节能控制系统、碳中和数据驾驶舱和碳中和数据中台五大子系统。

1.5.  碳排放能源计量系统

能源计量是实现碳排放计量的基础,也是实行所有能源服务的基础设施,更是能源大数据应用的源头和节能减排的评估依据。能源计量互联网是实现“3060双碳战略”的必需基础设施。

1.5.1.建筑管理

对之江实验室建筑群实现数字化管理,支持楼宇-楼层-房间三级架构模式。包含可以设置上级结构、建筑名称、建筑面积、建筑人数、空调面积、备注等参数设置。如一楼公共用电、二楼公共用电、二楼西会议室、一楼量子通信实验室等。


1.5.2.设备管理

对之江实验室园区内所有能源控制相关设备实现数字化管理,如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能温控设备、智能燃气表、智能网关。包含设备类型、设备名称、设备厂家、设备ID、通道名称设置。


1.5.3.分项管理

对之江实验室园区电力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如照明插座、空调用电、动力用电、特殊用电等分类,实现精细化用电管理。


1.5.4.碳排放模型

对之江实验室所有设备(电表/燃气表/水表)进行碳排放模型设置关联。如产出单位、排放分组、监测类型、排放边界、排放项、产生方式、排放因子、配置公式、备注等。

(1)排放量=兆瓦时用电量*0.6101

(2)排放量=天然气消耗量(万m³)*低位热值*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44/12

(3)种一棵树=5-10kg碳排量

(4)余热回收=机房总耗能 *(17%~60%)*60%

(5)一公斤垃圾=2.06千克碳排量

(6)一张A4纸=12.67千克碳排量

(7)饮水机保温=0.805千克碳排量

(8)搭电梯上下一层=0.218千克碳排量

(9)一升汽油=2.5千克碳排量

(10)10双一次性筷子=0.2千克碳排量

(11)一个人一天=50千克碳排量


1.5.5.计费策略

对之江实验室园区楼宇的电费、水费价格进行设置,包含计费策略名称、设置价格、关联计费仪表等信息进行设置。如对充电桩单独设置价格。


1.5.6.实时监控

对之江实验室园区的用电、用水等能源消耗设备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用能环节的安全持续稳定运行,显示用能系统图、设备报警监控、实时数据、历史数据等功能。1.5.7.事件记录

事件记录方便运维人员查看分析越限告警、故障告警、短信志、平台运行日志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