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显-工业液晶屏显示方案专家

全国销售服务热线

13386866666

当前位置: 首页>>技术方案>>正文

宁波云鹭湾未来社区项目

类别:技术方案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11-23 浏览人次:1154

云鹭湾未来社区项目位于宁波江北区慈城镇,东临轨道交通四号线, 西临慈浦路,区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且生态资源优良,人文底蕴深厚。实施单元约38 公顷,西至慈浦路,东至滨湖环路,南至祝家街,北至修人街,由8个小区组成,社区总居民数约3114户,人口:9342人 。创建类型为旧改类,项目以“继古开今 康养新局”为目标定位,结合居民需求、社区现状、创建优势与未来社区的理念,打造差异化健康社区 — — 将主动式健康转与被动式健康相结合的生态健康社区和从活动、空间、组织、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展开打造,以丰富的育儿空间、多系列活动建设为特色亮点的育儿友好型社区为本次项目的特色亮点,打造共治共融,全民友好的健康生活样板区。

项目概况

云鹭湾未来社区项目位于宁波江北区慈城镇,东临轨道交通四号线, 西临慈浦路,区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且生态资源优良,人文底蕴深厚。实施单元约38 公顷,西至慈浦路,东至滨湖环路,南至祝家街,北至修人街,由8个小区组成,社区总居民数约3114户,人口:9342人 。创建类型为旧改类,项目以“继古开今 康养新局”为目标定位,结合居民需求、社区现状、创建优势与未来社区的理念,打造差异化健康社区 — — 将主动式健康转与被动式健康相结合的生态健康社区和从活动、空间、组织、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展开打造,以丰富的育儿空间、多系列活动建设为特色亮点的育儿友好型社区为本次项目的特色亮点,打造共治共融,全民友好的健康生活样板区。

云鹭湾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是未来社区“139”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数字化改革总体要求和数字社会系统建设方案,承接社会事业“12个有”优质公共服务精准落地。基于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准则,高效链接江北区区域智慧服务平台和社区个性化、品质化、市场化服务,整合形成社区九大场景高质量应用,形成可持续、自循环、优服务的运营模式,打造数字社会城市核心应用场景、共同富裕现代化鲜活单元。

建设目标

数字化建设未来社区当以创新、睿智的经营理念,融合到数字化建设的数据信息管理当中。并且提升数字化建设员工对于数字化建设未来社区数据流中具有价值的数据信息的洞察力。从而更为有效的实施符合数字化建设内部经营管理需求的特色化运作流程,创建能够进一步增值的数字化建设经营模式,并且全方位提升数字化建设的综合竞争力。数字化建设未来社区作为数字化建设强有力的后援军,必须规划处对数字化建设最为有利的运作程序,来全面提升数字化建设的综合竞争力,从而顺应经济市场的数据信息需求。

未来社区的创新需要集合全产业链的力量,依托未来社区数字化操作系统的开放生态可以加速社区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为未来社区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提供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为社区赋“智”、为城市赋“能”,使未来社区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飞跃式发展。

云鹭湾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将与社区建设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将美好的数字化梦想照进现实,力争打造便捷、高效、智能的未来之城,助力未来社区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内容

为深入贯彻全省未来社区建设总体部署,聚焦云鹭湾未来社区核心业务。建设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数字驾驶舱、九大场景应用。

1.建设“云鹭湾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本项目应遵循全区未来社区共建、共享、共治的总体方针,实现与江北区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完成对接,实现统一应用能力中心、专题数据库、物联引擎、应用服务商城创建。

2.建设“云鹭湾未来社区”数字驾驶舱。围绕未来社区九场景全域化展示、指标化监管、可视化指挥的目标,设计云鹭湾未来社区防疫“一张图”、社区共建、活动报名、物业服务等重点运营要素展示等版块。

3.建设未来邻里场景应用,包含邻里公约、空间预约、活动报名、云鹭湾邻里风采、组织公开、红黑榜、社区公告、志愿服务、社区会议管理、邻里线上社群、社区任务、邻里互助、居民之声、装修登记、社区团购、闲置交易、家政服务、15分钟便民生活圈、积分系统、文化地图、社区方志、时间银行等功能模块。

4.建设未来治理场景应用,包含随手拍、社区共建、防疫登记、智慧社区应急、四类人口管理、事务公开、政务服务等功能模块。

5.建设未来服务场景应用,包含智慧物业、社区食堂、水位监测系统、智慧烟感等功能模块。

6.建设未来教育场景应用,包含云鹭湾托幼、教育地图、社区达人库、学龄课堂、线上图书馆、甬上云校、老年课堂云鹭湾党建、电子荣誉墙开发等功能模块。

7.建设未来健康场景应用,包含智守护、云鹭湾健康、运动打卡(智慧步道)、远程问诊系统、挂号系统、医保结算接口等功能模块。

8.建设未来创业场景应用,包含众创空间、双创服务等功能模块。

9.建设未来建筑场景应用,以满足招标方对未来社区建设和运营在数字孪生方面的展示需求为目标,构建未来社区九大场景未来社区运营情况可视化展示,并实现无条件与江北区未来社区驾驶舱进行融合对接。

10.建设未来交通场景应用,包含社区充电桩等重要服务应用

11.数字社会十二有对接,根据省市未来社区创建要求,接入数字社会十二有应用。

12.浙里办接入,根据省市未来社区创建要求,开通浙里办我的家园。

13.数据上报,根据省市级要求,定期数据上报运营数据、基础数据月更。

14.江北区区级智慧服务平台对接,接入全区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打通与全区的数据及物联对接。同时根据的开放接口能力要求,进行系统对接;通过积分接口进行积分数据的交换和同步;社区业务数据和区级平台数仓的同步上报;物联网设备数据的同步上报;优质特色应用上架至区级平台服务应用商城。

15.数据安全中心建设,完成网络安全、数据中心、网络及服务器设备租赁。

16.系统等保测评,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完成第三方等保测评及整改。

17.相关设备购置,以满足未来社区运营及建设管理要求,建设一批能满足未来社区九大场景运营要求的相关硬件。

三、项目建设原则

本项目总体建设遵循如下原则:

(一)规范化原则

项目设计和开发符合国家及省未来社区建设行业的相关信息化和数据标准或规范,特别是遵循数字化改革以来中国卫生信息标准最新研究成果,功能符合浙江省的未来社区建设实施相关管理规范要求。

(二)开放性原则

注重系统的开放性,以适应系统扩充的需要。开放性包括对环境的开放,提供跨系统、跨平台的标准接口,使各分系统有较强的交互操作能力;开放性还体现在系统的互联上,体现在系统的升级、扩充和更新上,体现在应用目标和功能的变化上。

(三)先进性原则

软件系统的设计采用先进技术,如:SOA构架/构件技术、数据交换中间件技术、海量数据管理技术、多种数据引擎、数据标准及规范化技术、面向对象的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技术、软件开发和建成平台技术、选择先进的开发工具等。

(四)服务为主原则

项目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美好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以应用促开发,增强公益性信息服务能力。

(五)安全性原则

本项目建设涉及居民的隐私和健康相关信息的安全,系统设计保证系统的运行和数据传输,在软件的组织和设计方法的选择、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并防止和能够恢复由内在因素和危机环境造成的错误和灾难性故障,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六)扩展性原则

本项目建设在满足现有需求基础上,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以满足业务的不断发展,形成一个易于管理、可持续发展的体系结构。充分考虑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对未来社区系统带来的业务流程变动,能够提供与其他各政务应用系统(如公安、社保、计生等)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接口。在保证原有各政务应用系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提供各系统之间的无缝数据交换。

四、项目设计依据

(一)政策依据

在2022年浙江省未来社区专项技术培训会议中提出未来社区建设模式创新,创新“平台+应用”模式,多方合作共建生态,集中整合优质资源。

(一)明确全域统建模式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的建设框架和标准服务包功能模块。

(二)以智慧物业为切入口,串联基层治理、居民服务、数字底座等,加快实现人、房数据与智慧服务平台的贯通,同时将标准化组件作为标配应用下沉。

(三)当前模式创新重点是降低单点建设成本。统筹推进全域模式。

 

(二)技术依据

本方案是按照最新的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具体如下:

《浙江省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指引(2.0版)》最新

《浙江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关于开展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于高质量加快推进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未来社区试点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GB/T 31490.1-2015 社区信息化 第1部分:总则》

《GB/T 31490.1-2015 社区信息化 第15部分: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要求》

《关于数字社会系统方案的汇报》

《关于开展2021年度未来社区创建的通知》

《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

《数字社会定义集(1.0版) 》

《数字社会多跨场景应用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数字社会网络安全建设规范(1.0版)》

《跨部门多业务协同应用指南(2.0版)》

《数字社会系统建设工作指南(2.0版)》

《数字社会门户系统建设指南(2.0版)》

《数字社会未来社区医疗健康实施指南(1.0版)》

《数字社会未来社区文化实施指南(1.0版)》

《关于高质量营造未来社区教育场景的实施意见》

五、系统总体架构要求

1、架构要求

1.1 总体架构

云鹭湾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以未来社区“139”架构为建设思路,即在社区空间尺度范围内建设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构建智能感知系统形成社区数字基建,根据数字化改革总体要求和数字社会系统建设方案,充分衔接行业主管部门现有应用系统数据资源,贯通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和城市大脑。

云鹭湾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以“1N93”为总体框架,即“建设一个数字底座,落地N个应用,数字化赋能打造九大场景,融合治理端、运营端和服务端三端入口”。数字底座需具备兼容、可靠、安全的基层数据治理能力和应用集成能力,由社区物联引擎、社区数据仓、空间数据资产和社区应用能力中心等部分组成。三端入口应以高效治理和居民体验为出发点,其中治理端(浙政钉)为各级管理人员根据各自的职能形成相关的管理界面;运营端为物业、运营以及生态链服务企业提供入口;居民服务端可依托“浙里办”或本地统一的服务端口作为主要入口,兼容支付宝、微信等应用小程序入口,按需引入智能交互终端,满足全年龄段人群服务需求。

要求支持多租户架构设计,且与区级数字智慧服务平台深度融合。

1.2 数据联网架构

根据省未来社区数据联网架构图总体要求云鹭湾未来社区计划与政务有关的数据全部部署于政务网,并部署数据交换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互联网数据与政务数据的交互,所有接入到政务网的数据接口都需经过数据隔离网闸的保护,拒绝明文传输,对数据读取与上传双向加密。未来社区应用平台、社区智慧服务平台,互联网上的数据等部署于云鹭湾未来社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以三级等保的要求进行租赁。

1.3 基础设施

云鹭湾未来社区基础设施指社区空间数字基建,包括社区网络层、终端层以及物联网设备接入层。通过一体化构建实现社区人、物全连接,完成社区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快速传递,为数字孪生社区的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社区网络层在功能上支持有线、无线、物联以及光网络融合接入,支持定位服务,适配安防、物联、办公、住宅、智能专网等多种场景,满足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对接的性能要求,以及可靠、可信、可管的安全要求,实现未来社区智慧服务的优质体验及稳定运行。

云鹭湾未来社区智能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硬件)主要包含:

1、视频监控系统;

2、智能监控及AI分析系统;

3、智能停车道闸系统;

4、指挥中心信息展示系统;

5、健康小屋系统;

6、网络系统;

7、综合管线实施;

8、水位及烟感系统;

9、智慧跑道系统;

具体需求详见主要设备参数清单。

六、需求分析

(一)业务需求分析

1、构建“远亲不如近邻”未来邻里场景

通过营造交往、交融、交心人文氛围,构建“远亲不如近邻”未来邻里场景。

(1)邻里积分,建立社区内积分体系,用户可在每日任务或在社区内参加活动、消费等渠道可以获得积分,可进行积分兑换、积分抵现、积分抽奖等活动。

(4)邻里商城,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邻里互动、促进邻里关系的新型购物方式,主要有闲置交易,邻里团购等功能。

(5)邻里生活,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集成政务、公共卫生、生活化、邻里互助、邻里公约和志愿服务的统一集中平台,为社区居民带来更便捷的生活。

2、构建“终身学习”未来教育场景

服务社区全人群教育需求,构建“终身学习”未来教育场景。

打造社区综合教育平台系统,涉及居民学员、社区主体、教育授课者(包含社区达人)等用户对象,整体打造从用户注册、审核、资源发布、报名、评价及课程回顾的业务闭环。实现学习画像、教务管理、数字档案中心、数字资源中心、数字服务中心等功能。

3、构建“全民康养”未来健康场景

瞄准社区全人群与全生命周期,构建“全民康养”未来健康场景。

(1)健康小屋,通过数字健康新服务场景应用以及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对接数字赋能于基本医疗、健康管理等服务,在区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内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周期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健康大脑+智慧医疗”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网底的集中整体展现。

4、构建“大众创新”未来创业场景

顺应未来生活与就业创业融合新趋势,构建“大众创新”未来创业场景。

(1)双创共享空间,提供基础的办公空间,同时提供、共享办公桌椅、空调、打印、复印机、文件柜及办公文具、饮水机等办公设备,用户可在线进行预约工位、设备、付费咨询服务等功能。

(2)双创服务中心,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查找政策、找服务、找园区、找活动、看路演等,实现在线咨询和支付等功能。

5、打造“艺术与风貌交融”未来建筑场景

创新空间集约利用和功能集成,打造“艺术与风貌交融”未来建筑场景。

建立数字未来社区基底,实现规划、设计、建设全流程数字化。将相关建设及运营数据上传到CIM平台,基于区级数字智慧服务平台汇集未来社区空间数据资产,形成轻量化数字孪生模型,为未来社区创建的应用创造基础条件,实现九大场景的空间落位呈现及运营成效实时展示。

6、构建“便民出行”未来交通场景

建设智能停车系统,主要实现用户管理、无人值守、预约管理,灵活计费,统一运维管理,综合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大数据运营等内容。

7、打造“优质生活零距离”未来社区服务场景

围绕社区居民24小时生活服务需求,打造“优质生活零距离”未来社区服务场景。

智慧物业管理,通过基础设置管理规范业务流程和标准,实现房源可视化、物业合同全生命周期贯通、多场景的业务应用;可以将“公共服务平台”中企业提交的物业服务申请主动接入过来,以“云+端”的方式提供在线服务、在线收费,在线报修、在线查费、在线缴费等服务,并支持在移动端(IPAD、IOS智能手机、安卓智能手机)应用。

8、打造“政府导治、居民自治、平台数治”未来治理场景

围绕党建引领,打造“政府导治、居民自治、平台数治”未来治理场景。

智慧应急,建立未来社区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将抗台、消防、防疫等事件监测信息、医疗救治信息、卫生执监督法信息和相关信息统一在系统中,采用科学的危机处理方法,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的管理手段,实现对突发事件的辨别、处理和反应,对事件处理全过程进行跟踪和处理。实现从突发事件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等功能,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危机事件做出最快的反应,采取合适的措施预案,有效地动员和调度各种资源,进行指挥决策。

重点人群管理,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和重点人群管理,及时推送疫情防控知识、通告信息、实时动态,做实做细重点人群管理工作。

(二)数据量及性能需求分析

1、数据量

1.1用户量

服务端主要涉及的用户为居民用户,有8个社区组成,云鹭湾未来社区共3114户,总人口9342人。

运营端主要涉及各个未来社区运营公司、物业、业委会等相关用户,每个社区按照15人计算,8个社区预计总人数120人。

治理端主要涉及江北区住建局、辖区各个街道及相关协同部门用户,预计总人数100人左右。

1.2用户并发量

服务端按照传统的互联网门户进行设计,应满足按照传统的同时在线用户是用户总规模的“20%原则”的并发要求,这样服务端的用户并发量是:9342*20%≈1868。

按照传统的同时在线用户是用户总规模的“20%原则”,这样“运营端”的用户并发量是:120*20%=24。治理端的用户并发量是:100*20%=20。

 

2、存储量分析

信息量的测算以数据库记录和数据报文形式存在,以下数据报文数据处理估算:

 

2.1初始数据量

系统初始数据包括全区物业报备的住户信息、备案房屋信息、备案的车辆信息;

n  住户信息量

约为9342条,每条3K;备案其他信息包括上传证照附件、备案附带信息等内容,预计每人附带3笔附带信息,每笔2M;

初始数量:9342*3K+9342*3*2M=55G。

n  备案房屋信息

备案房屋按照3114户左右进行测算,每户基本信息3K,备案附加信息包括房产证明等信息,预计每户附带5笔附带信息,每笔4M;

初始数量:3114*3K+3114*5*4M=60.8G。

n  备案的车辆信息

备案车辆信息按照户数配比约1:0.8进行预估,预计2492辆车辆,每个车位基本信息3K,备案附加信息包括驾驶证等信息,预计每辆附带3笔附带信息,每笔2M;

初始数量:2492*3K+2492*3*2M=14.6G。

2.2业务数据量

未来社区业务数据量主要涉及场景的相关运营数据,考虑到未来社区上架的具体应用根据各自特色会有所不同,每个应用第一年的业务量平均按照20G测算,则云鹭湾未来社区按900G测算。

并且业务量是以每年20%增长,5年后数据空间

将达 900G+900G*20%*5=1800G,约1.75T。

除以上电子报文,数据库记录存储容量:日志功能保留所有用户登录、项目实施技术文件授权、权限更改信息,保留用户在应用系统中的操作日志及有关系统日志。其数据量与系统的使用率和操作率相关,初步估算数据量为1TB左右。

综上,平台使用5年内初步估算业务数据总量2.87TB左右。

3、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3.1网络系统需求分析

本项目按照业务需求需要实现与江北区住建局、区大数据局、辖区街道通过政务网进行对接,同时还要实现各个未来社区通过专网或VPN接入访问。

3.2性能需求分析

项目开发应当满足但不限于以下性能指标要求:

软件系统维护及更新升级不能影响日常业务的开展。

采用多层级架构与体系结构,充分考虑到系统今后横向与纵向的扩展能力。

在网络环境稳定的条件下,单一界面操作的系统响应时间应该小于3秒。

对操作员录入的各种数据进行有效性校验,保证数据的可用性。

建立完善的系统运行监控体制,能够实时捕捉到系统在运行时的错误信息,并友好提示给系统用户,并做好记录,交给系统管理员及时处理修复。

系统应能充分考虑并满足需求量预测。

在数据输入上提供准备、快速、完整性的数据输入操作手段,实现应用系统在数据源发生地一次性输入数据,并提供多种数据字典辅助录入功能。

页面反应时间:6秒内符合要求,2秒为最佳。报表生成时间:30秒内符合要求,超大数据集 60 秒内处理完成。

数据交换架构:与码头数据同比,每天约10万条数据,数据同步频率2次/秒。

支持年数据量2000万条记录数据。

系统提供 7X24 小时的连续运行,平均年故障时间:<1 天,平均故障修复时间<180 分钟,平台按照99.99%的可靠性标准设计。

系统安全性好,按各用户的实际需求设定其严格安全等级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具有较强的系统安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